Goodbye 2024

Overview

公司要求的年终总结还没搞定,但我一看,24年整个一年我都没在博客上冒泡。要是不在今天写点什么,今年的年终总结估计就得泡汤了。

一开始我还犯愁怎么下手,结果在票圈看到洛神的年终总结,感觉挺有意思的,有点像以前QQ空间里那种“点十个人回答问题”的玩法,那我就直接借鉴一下好了(

好的方面

1. 团队壮大了,活儿也多了

去年我们团队就俩人,现在扩充到6个全职加上1个实习生。去年这时候,我们主要就是搞搞线上推理的优化,偶尔帮几个业务线做做模型训练。

现在呢,我们不仅把MLE的活儿做得更广了,支持了公司最关键的三大策略线(股票Alpha、股票T0、期货)的模型训练和推理,还开始搞机器学习平台和训练集群的建设。

以前我们主要就是围着模型转,今年我们开始拓展新领域,做了不少基础设施的活儿,比如数据治理、线上特征计算那些。我觉得这就是小公司的好处,活儿比较灵活,不会被条条框框限制住。

2. 工作可以放开手脚,不再被前leader掣肘

刚进公司那会儿,我的汇报对象是个把计算机科学当魔法的人 转正后虽然不用再向她汇报,但她作为需求方,还是时不时来掺和一脚,动不动就让人血压飙升。

简单来说,她对计算机科学一窍不通,但自己有一套奇特的逻辑。她说的那些话,用的词儿,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,得有人帮忙“翻译”。有趣的是,我可能是公司里最懂她的人之一,还经常负责把她的“天书”翻译给其他人听

转折点是有个新来的机器学习同事直接向她汇报,他也有同样的感受,说她既不懂计算机也不懂机器学习。从那以后,她就不再插手我们机器学习组的工作了,具体她在忙啥也不清楚了。因为我算是她第一个亲自带的,新来的机器学习同事是她最后一个亲自带的,我俩现在被戏称为“开山大弟子”和“关门大弟子”hhhhhhh

3. 开始了解业务知识

以前我从来不炒股,就偶尔玩玩港股,基本上是万年不操作。但今年下半年,我开始恶补股票知识,操作频率也上来了。

我这么做的动力,可不是因为9月底行情好想趁机赚一笔,毕竟我知道自己是个业余选手,还是更信得过公司的产品收益率(实际上我自己投资的那部分,收益率确实是负的)。

主要还是想更深入地了解业务,这样除了模型工作,其他方面也能更好地上手。

目前主要是看多腾讯和小米,看空蔚来、B站、快手、阿里、百度和京东。

不好的方面

1. 工作强度较大,生活类技能没时间点

因为工作范围扩大,加上公司不断发展,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。老板白天忙,深度的交流经常得拖到晚上十点以后,有时甚至是周末。

有时候晚上十一半开始语音会议,一聊就到十二点,聊完兴奋得睡不着。整体来说,这强度比在腾讯的时候还大。

虽然能和老板这样密切交流,对公司目标的理解和推进肯定有好处,但也给时间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

2. 春节前那波量化危机,产品两天暴跌40%

我们的中性产品遭遇了“多空双杀”。那时候我其实还挺淡定的,毕竟我手里的腾讯股票最多的时候跌过50%。

但现在回头想想,那一波可能真的让公司站在了悬崖边上。

之后公司放慢了扩张的脚步,变得更务实了。原本两层楼缩减成一层,把那花了2000万装修的办公室留给了下一个租客。公司也开始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,2024年大概有20%-30%的同事离开了

学了什么东西

  1. 华北电力大学的《证券投资学》课程,学到了一些东西,比如st股票是什么意思。
  2. 今年买了极客时间会员,一年1200块,感觉不太值。虽然上面的课不错,但平均一门课100块,一年得学12门才划算。我反正没学那么多。 推荐几门还不错的课:
  • 张磊的《深入剖析Kubernetes》,讲k8s讲得最好的,强烈推荐!
  • 《许式伟的架构课》,开篇不谈架构,而是从计算机发展史讲起,后面又能串起来,让人从高处看架构。
  • 《超级访谈: 对话张雪峰》,饿了么前CTO张雪峰的访谈,里面很多决策的背景和取舍,收获颇丰。
  • 李程远的《容器实战高手课》,非常实用,解决了很多我们训练集群中的疑难杂症。
  1. 今年看的书主要是业务相关的,暂时没发现什么特别值得推荐的。

玩了什么游戏

  1. 猴子打气球,经典的塔防游戏,年初玩了一阵,确实不错。

  2. “每周从Epic上领取游戏但不玩”的游戏

2025期待

  • 希望了解更多业务知识,能让我也赚到一点钱就更好了hhh
  • 希望公司发展的更好! 公司产品赚得多一点,从而弥补自己操作带来的亏损。。。
  • 希望能多一些时间,陪伴家人,约约朋友
  • 也许会考虑买房的事情?